第610页
他音调拖长,不再说话,而小木匠则笑着说道:“你放心,规矩我懂,多少钱,说个数。”
何老牙问:“那得看你想知道些什么,我才好谈价格。”
小木匠并不打算一来就谈马霆峰此人,所以便抛了一个诱饵来:“那您先谈谈龙虎山吧?我总听人家讲,这龙虎山是天下道门之首,七十二路洞天福地之一,这龙虎山的事情,你可知晓?”
何老牙听了,仔细打量了一眼小木匠,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问道:“怎么,你对龙虎山,还有想法?”
小木匠感觉出了他的担心,笑着说道:“你放心吧,我就一个小人物,对龙虎山有什么心思?我就是听人说多了,耳朵都生了老茧,所以就想具体了解一下罢了。”
何老牙一想也对,于是笑着说道:“咱们这儿,就在龙虎山地界,要说不知道,那自然不可能——这样子,都是些烂大街的事儿,您给十个大洋,我给你聊得透透的,如何?”
小木匠笑了,说道:“老兄,我不是不知柴米油盐的世家公子哥儿,挣钱不易。”
何老牙问:“您说多少?”
小木匠右手,五指张开,说道:“五块大洋,如何?”
何老牙有些不高兴了:“你一下子就砍掉我一半的价钱,这谁受得了啊?”
小木匠瞧见对方愤愤不平,转身欲去的架势,也不慌张,淡定地说道:“老何,五块大洋,得一个力工辛辛苦苦干上一个月,您上嘴巴皮碰下嘴巴皮就赚了,还不满意?再说了,后面的事儿,咱们还需要勾兑不是?”
何老牙只是想要讨价还价,并没有打算走,他打量了小木匠一会儿,瞧见对方真的不打算让步,却是松了口,说道:“好吧,就当我做善事了。”
他那眼珠子盯着小木匠,小木匠不由得笑了,抛出五个大洋来,摆在了桌子上。
何老牙收了大洋,立刻咧嘴笑了,露出一口黄牙来。
他伸手过去,将酒杯拿起,与小木匠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之后,一拍桌子,开口说道:“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道君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六十多代,奕世沿守一千七百余年,均得到历代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咱们历史传承世袭的‘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第四十八章 天下道庭
何老牙喝着酒,摆着龙门阵,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小木匠听得昏昏沉沉,但并不太好打断。毕竟从那家伙满脸红光、如数家珍的状态来看,就能够感觉得到他对于龙虎山的自豪感,有多么的强烈。
事实上,不仅是何老牙这样的江湖人物,小木匠这一路过来,越靠近龙虎山,就越能够感受得到当地人对于这道庭发自内心的尊敬与自豪。
这些感情,是融入到这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骨子里面的。
当然,也因为龙虎山经常会从附近区域挑选那些比较有悟性的小孩儿入山,又有不少龙虎山的道士外放,在周围安家立业,彼此交汇融合,最终才形成了当前的局面来。
小木匠总听人聊起当今道门格局,说起三个顶尖道门,茅山、龙虎、青城山,这里面最低调的,当属茅山,就连近在咫尺的金陵都只闻其声。
而青城山相当于偏居一隅的势力,至于龙虎山,则有着统领天下道门的架势。
他这一路过来,感觉得十分深刻。
好在何老牙这人十分知趣,瞧见小木匠不怎么搭茬了,知晓对方的耐心奉欠,所以就聊起了当下的情况来。
他告诉小木匠,虽说清廷奉萨满和藏传佛教,对正一教多有打压,但清朝国祚两百六十八年,一直没有做到皇权下乡,县乡以下,都是本地乡绅维持。
这里面是有着巨大权力真空的,所以龙虎山凭借着往日余荫,却还是活得十分滋润。
现如今龙虎山当家的,依然是张家人,毕竟“南张北孔”,深入人心。
但除了天师府之外,经过千年积累,门阀传世,龙虎山上还是累积了许多的流派势力,什么太极、丹鼎、玄真、剑仙、符篆之类的,各有所长。
而诸多流派汇聚在龙虎山天师府旗下,最终形成了龙虎山天下道庭的地位。
龙虎山构成复杂,论起来,却有内五门、中五门和外五门。
这内五门自然是太极、丹鼎、玄真、剑仙和符箓,修的是最深奥和顶尖的道法,住在洞天福地的秘境之中,专心修行,并不出世。
中五门则是当前龙虎山上那无数道馆、楼阁与馆藏的分支机构,也有统属,负责传道授业,以及维持龙虎山偌大产业。
至于外五门,则是众多投靠龙虎山的各类分支、流派、宗族以及闲散江湖高手之类的,难以计数。
虽说天师府背负大义,统领全局,但修行这个行当,说白了,讲究的还是一个实力。
当代张天师资质平庸,基本上算是碌碌无为,要不是手腕还算不错,也未必能够坐上那个位置,而现如今又是垂暮之年,没办法修得真我,就只有等死的节奏。
事实上,他两年前就病倒了,全凭着龙虎山丹鼎派出色的医术和丹药,续上一口气。
--
何老牙问:“那得看你想知道些什么,我才好谈价格。”
小木匠并不打算一来就谈马霆峰此人,所以便抛了一个诱饵来:“那您先谈谈龙虎山吧?我总听人家讲,这龙虎山是天下道门之首,七十二路洞天福地之一,这龙虎山的事情,你可知晓?”
何老牙听了,仔细打量了一眼小木匠,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问道:“怎么,你对龙虎山,还有想法?”
小木匠感觉出了他的担心,笑着说道:“你放心吧,我就一个小人物,对龙虎山有什么心思?我就是听人说多了,耳朵都生了老茧,所以就想具体了解一下罢了。”
何老牙一想也对,于是笑着说道:“咱们这儿,就在龙虎山地界,要说不知道,那自然不可能——这样子,都是些烂大街的事儿,您给十个大洋,我给你聊得透透的,如何?”
小木匠笑了,说道:“老兄,我不是不知柴米油盐的世家公子哥儿,挣钱不易。”
何老牙问:“您说多少?”
小木匠右手,五指张开,说道:“五块大洋,如何?”
何老牙有些不高兴了:“你一下子就砍掉我一半的价钱,这谁受得了啊?”
小木匠瞧见对方愤愤不平,转身欲去的架势,也不慌张,淡定地说道:“老何,五块大洋,得一个力工辛辛苦苦干上一个月,您上嘴巴皮碰下嘴巴皮就赚了,还不满意?再说了,后面的事儿,咱们还需要勾兑不是?”
何老牙只是想要讨价还价,并没有打算走,他打量了小木匠一会儿,瞧见对方真的不打算让步,却是松了口,说道:“好吧,就当我做善事了。”
他那眼珠子盯着小木匠,小木匠不由得笑了,抛出五个大洋来,摆在了桌子上。
何老牙收了大洋,立刻咧嘴笑了,露出一口黄牙来。
他伸手过去,将酒杯拿起,与小木匠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之后,一拍桌子,开口说道:“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道君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六十多代,奕世沿守一千七百余年,均得到历代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咱们历史传承世袭的‘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第四十八章 天下道庭
何老牙喝着酒,摆着龙门阵,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小木匠听得昏昏沉沉,但并不太好打断。毕竟从那家伙满脸红光、如数家珍的状态来看,就能够感觉得到他对于龙虎山的自豪感,有多么的强烈。
事实上,不仅是何老牙这样的江湖人物,小木匠这一路过来,越靠近龙虎山,就越能够感受得到当地人对于这道庭发自内心的尊敬与自豪。
这些感情,是融入到这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骨子里面的。
当然,也因为龙虎山经常会从附近区域挑选那些比较有悟性的小孩儿入山,又有不少龙虎山的道士外放,在周围安家立业,彼此交汇融合,最终才形成了当前的局面来。
小木匠总听人聊起当今道门格局,说起三个顶尖道门,茅山、龙虎、青城山,这里面最低调的,当属茅山,就连近在咫尺的金陵都只闻其声。
而青城山相当于偏居一隅的势力,至于龙虎山,则有着统领天下道门的架势。
他这一路过来,感觉得十分深刻。
好在何老牙这人十分知趣,瞧见小木匠不怎么搭茬了,知晓对方的耐心奉欠,所以就聊起了当下的情况来。
他告诉小木匠,虽说清廷奉萨满和藏传佛教,对正一教多有打压,但清朝国祚两百六十八年,一直没有做到皇权下乡,县乡以下,都是本地乡绅维持。
这里面是有着巨大权力真空的,所以龙虎山凭借着往日余荫,却还是活得十分滋润。
现如今龙虎山当家的,依然是张家人,毕竟“南张北孔”,深入人心。
但除了天师府之外,经过千年积累,门阀传世,龙虎山上还是累积了许多的流派势力,什么太极、丹鼎、玄真、剑仙、符篆之类的,各有所长。
而诸多流派汇聚在龙虎山天师府旗下,最终形成了龙虎山天下道庭的地位。
龙虎山构成复杂,论起来,却有内五门、中五门和外五门。
这内五门自然是太极、丹鼎、玄真、剑仙和符箓,修的是最深奥和顶尖的道法,住在洞天福地的秘境之中,专心修行,并不出世。
中五门则是当前龙虎山上那无数道馆、楼阁与馆藏的分支机构,也有统属,负责传道授业,以及维持龙虎山偌大产业。
至于外五门,则是众多投靠龙虎山的各类分支、流派、宗族以及闲散江湖高手之类的,难以计数。
虽说天师府背负大义,统领全局,但修行这个行当,说白了,讲究的还是一个实力。
当代张天师资质平庸,基本上算是碌碌无为,要不是手腕还算不错,也未必能够坐上那个位置,而现如今又是垂暮之年,没办法修得真我,就只有等死的节奏。
事实上,他两年前就病倒了,全凭着龙虎山丹鼎派出色的医术和丹药,续上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