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顾云宴和顾云熙谢了恩,圣上又看向段保戚。
彼时他号召年轻一代的勋贵奔赴战场,段保戚是其中身份最高的一个,不说段保戚在北境杀了多少狄人,只“听圣命”这一点,就让圣上对他颇为满意。
圣上勉励了段保戚一番,便让他们三人回去休整。
三人一块出宫,宫门外,顾云锦在马车里等着她的两个哥哥。
彼此见了礼,顾云锦低声道:“谢恩可一切顺畅?我听说今日小公爷折子进京,七殿下伤重,圣上在御书房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段保戚还不曾走远,隐约听见几个词,便顿了脚步又转回来,道:“七殿下伤重?南陵战局如何?”
顾云锦简单说了知道的消息。
段保戚拧了拧眉,道了谢,先行一步回府了。
宫门外,顾家兄妹也没有再说什么,等回到顾家,顾云熙才与顾云锦提了一句,段保戚想去宜平。
段保戚当日一意到裕门关投军,也是不想年纪轻轻就碌碌无为,如今北境战事了解,短时间内也不大可能再起战事,便想回京再做打算。
而这打算,最有可能的还是去宜平打南陵。
三人回京路上也深谈过几次,即便南边不打仗,段保戚只作游历,也比在京中度日有益。
若不是顾家要守着北地,顾云熙也想天南地北地去看看,开了眼界,增长阅历。
顾云宴笑着听弟弟妹妹们说话,三人还不及走到长房,远远的就见几个孩子风一样地冲了过来。
丰哥儿大笑着扑上来,被顾云宴一把抱了起来。
另几个年纪小,跑得摇摇晃晃,人倒是没摔着,但也落后不少,只栋哥儿冲到了近前,抬头看着叔伯。
顾云熙想了不想,把小侄儿一把捞了起来,在手上掂了掂,乐道:“我们栋哥儿长个头了,也重了不少!”
栋哥儿咧着嘴笑了。
后头几个小的,叫他们兄弟左手一个、右手一个,脖子后头在架一个,也都齐全了,单氏她们迎出来,脸上也都带着笑。
笑容之中,自有感慨与心酸,亦有满满牵挂,却也都尽在不言中。
第816章 振奋
一行人回屋里坐下,顾云宴道:“这次回京,一来谢恩,二来也是想接母亲与孩子们回北地。”
接下将军印,顾云宴不能如先前顾致沅还在时一般、陪同母亲妻儿住在京中,他要把北境抗在肩上。
同时,他自知年轻,勇气、热血虽不缺,但经验还是少了些,北地的重建需要兄弟们齐心协力,除了在京中多年的四房,他们长房当然要回到故土去。
单氏看了顾云锦一眼,微微摇了摇头,道:“原是早打算启程回去的,可小公爷离京前给我们透了消息,怕是走不得。”
顾云熙一愣,搁下茶盏抬起头来:“走不得?”
顾云锦接了话,把孙宣建议一事说了。
顾云宴和顾云熙的神色不由凝重。
君命如山,虽说诏书还没有下,但蒋慕渊透了信,可见是八九不离十。
顾家不可能逆命而为,可把女眷、老幼都留在京中,又实在是舍不得。
顾云熙道:“只是子嗣进京,并没有说是全家老小都留京……”
单氏低声道:“话是这么说,可别家是进京,我们是已经在京城了却往北地去,云宴刚受封,此刻还是稳当为好,再说了,留谁、不留谁?”
这还是说得浅的。
顾家遭遇去年那一场战事,伤亡太重了,这一群稚子,大半父母皆亡。
府里倒不是养不过来,将门养孩子算不得精细,反而随性,姐儿们能都扔去校场泥沙里打滚,何况哥儿?
可以说,摔打着摔打着就长大了。
只是,这指的是一道在边关的状况,若是一半留下、一半带走,搁谁都不放心。
葛氏、朱氏都有亲儿,让她们留下亲生的,把侄儿、外甥养在身边,哪个母亲对此会毫无怨言?
可带上长房的孩子,把二房、三房的遗孤留下……
一则心里过不去,会觉得亏欠了战死的兄弟妯娌,二来,外头百姓会如何看待,御书房里又会如何想?
圣上让边关将军送子嗣进京,说穿了就是“质子”,在滔天权势跟前,亲生骨肉的生死都有人毫不顾忌,顾家留下的侄儿外甥,越发显得轻飘飘的。
顾家当然没有二心,却也不能在此时此刻如此挑战圣上的耐心。
先前的北地失守,其中内情,自家人心里都清楚。
君命一下,老实些也就算了,真要去争那一个两个,万一旧账再翻起来,那是真要了命了。
葛氏也劝道:“这几年先如此,过几年再看状况求恩典也不迟。至于北地那儿,云映跟着回去,她这些日子跟着母亲学习中馈,把家管起来可不在话下。”
虽说内心里有不忿,有无奈,但此事眼前并没有妥善解决的法子,既然没有选择,顾云宴和顾云熙交换了一个眼神,也就不再多说了。
抱怨,除了一家人都难过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为了缓和气氛,顾云宴说了些北狄如今的状况来振奋。
自家说话,不似在御书房,他描述战果时不用小心翼翼斟酌用词,也就豪爽许多。
顾家上下,与狄人是几代人、几百年的仇恨,嫁进来的女眷大部分也都是北境出身,恨狄人恨得牙痒痒,此刻听狄人的落败惨状,不由心绪翻腾。
--
彼时他号召年轻一代的勋贵奔赴战场,段保戚是其中身份最高的一个,不说段保戚在北境杀了多少狄人,只“听圣命”这一点,就让圣上对他颇为满意。
圣上勉励了段保戚一番,便让他们三人回去休整。
三人一块出宫,宫门外,顾云锦在马车里等着她的两个哥哥。
彼此见了礼,顾云锦低声道:“谢恩可一切顺畅?我听说今日小公爷折子进京,七殿下伤重,圣上在御书房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段保戚还不曾走远,隐约听见几个词,便顿了脚步又转回来,道:“七殿下伤重?南陵战局如何?”
顾云锦简单说了知道的消息。
段保戚拧了拧眉,道了谢,先行一步回府了。
宫门外,顾家兄妹也没有再说什么,等回到顾家,顾云熙才与顾云锦提了一句,段保戚想去宜平。
段保戚当日一意到裕门关投军,也是不想年纪轻轻就碌碌无为,如今北境战事了解,短时间内也不大可能再起战事,便想回京再做打算。
而这打算,最有可能的还是去宜平打南陵。
三人回京路上也深谈过几次,即便南边不打仗,段保戚只作游历,也比在京中度日有益。
若不是顾家要守着北地,顾云熙也想天南地北地去看看,开了眼界,增长阅历。
顾云宴笑着听弟弟妹妹们说话,三人还不及走到长房,远远的就见几个孩子风一样地冲了过来。
丰哥儿大笑着扑上来,被顾云宴一把抱了起来。
另几个年纪小,跑得摇摇晃晃,人倒是没摔着,但也落后不少,只栋哥儿冲到了近前,抬头看着叔伯。
顾云熙想了不想,把小侄儿一把捞了起来,在手上掂了掂,乐道:“我们栋哥儿长个头了,也重了不少!”
栋哥儿咧着嘴笑了。
后头几个小的,叫他们兄弟左手一个、右手一个,脖子后头在架一个,也都齐全了,单氏她们迎出来,脸上也都带着笑。
笑容之中,自有感慨与心酸,亦有满满牵挂,却也都尽在不言中。
第816章 振奋
一行人回屋里坐下,顾云宴道:“这次回京,一来谢恩,二来也是想接母亲与孩子们回北地。”
接下将军印,顾云宴不能如先前顾致沅还在时一般、陪同母亲妻儿住在京中,他要把北境抗在肩上。
同时,他自知年轻,勇气、热血虽不缺,但经验还是少了些,北地的重建需要兄弟们齐心协力,除了在京中多年的四房,他们长房当然要回到故土去。
单氏看了顾云锦一眼,微微摇了摇头,道:“原是早打算启程回去的,可小公爷离京前给我们透了消息,怕是走不得。”
顾云熙一愣,搁下茶盏抬起头来:“走不得?”
顾云锦接了话,把孙宣建议一事说了。
顾云宴和顾云熙的神色不由凝重。
君命如山,虽说诏书还没有下,但蒋慕渊透了信,可见是八九不离十。
顾家不可能逆命而为,可把女眷、老幼都留在京中,又实在是舍不得。
顾云熙道:“只是子嗣进京,并没有说是全家老小都留京……”
单氏低声道:“话是这么说,可别家是进京,我们是已经在京城了却往北地去,云宴刚受封,此刻还是稳当为好,再说了,留谁、不留谁?”
这还是说得浅的。
顾家遭遇去年那一场战事,伤亡太重了,这一群稚子,大半父母皆亡。
府里倒不是养不过来,将门养孩子算不得精细,反而随性,姐儿们能都扔去校场泥沙里打滚,何况哥儿?
可以说,摔打着摔打着就长大了。
只是,这指的是一道在边关的状况,若是一半留下、一半带走,搁谁都不放心。
葛氏、朱氏都有亲儿,让她们留下亲生的,把侄儿、外甥养在身边,哪个母亲对此会毫无怨言?
可带上长房的孩子,把二房、三房的遗孤留下……
一则心里过不去,会觉得亏欠了战死的兄弟妯娌,二来,外头百姓会如何看待,御书房里又会如何想?
圣上让边关将军送子嗣进京,说穿了就是“质子”,在滔天权势跟前,亲生骨肉的生死都有人毫不顾忌,顾家留下的侄儿外甥,越发显得轻飘飘的。
顾家当然没有二心,却也不能在此时此刻如此挑战圣上的耐心。
先前的北地失守,其中内情,自家人心里都清楚。
君命一下,老实些也就算了,真要去争那一个两个,万一旧账再翻起来,那是真要了命了。
葛氏也劝道:“这几年先如此,过几年再看状况求恩典也不迟。至于北地那儿,云映跟着回去,她这些日子跟着母亲学习中馈,把家管起来可不在话下。”
虽说内心里有不忿,有无奈,但此事眼前并没有妥善解决的法子,既然没有选择,顾云宴和顾云熙交换了一个眼神,也就不再多说了。
抱怨,除了一家人都难过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为了缓和气氛,顾云宴说了些北狄如今的状况来振奋。
自家说话,不似在御书房,他描述战果时不用小心翼翼斟酌用词,也就豪爽许多。
顾家上下,与狄人是几代人、几百年的仇恨,嫁进来的女眷大部分也都是北境出身,恨狄人恨得牙痒痒,此刻听狄人的落败惨状,不由心绪翻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