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轮到安阳长公主啼笑皆非了,指着儿子直摇头:“行了,我要说的都说了,你累了半个多月,自个儿歇歇吧。”
蒋慕渊笑着送长公主离开,再回到书房里时,脸上堆起的笑容已经淡下去了。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寒雷跟进来,把一封信递给蒋慕渊:“爷,五爷给您的。”
蒋慕渊颔首,拆了火漆看信。
薄薄一张纸,几行字,让蒋慕渊的眉头皱得越发紧了。
傍晚的京城,百姓匆匆归家。
戴嬷嬷不当值,换了身半新不旧的衣裳,走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巷子。
走到深处,她左右张望了两眼,才不确定地伸手拍了拍门板。
等了会儿,一婆子开了门,见她眼生,道:“找谁呢?”
戴嬷嬷问道:“石瑛是住在这儿吗?”
婆子撇了撇嘴,扔下一句“等着”,就甩了门去了,戴嬷嬷等了好一会儿,才见门又打开,露出石瑛的半张脸。
戴嬷嬷眼睛一亮:“我打听了好久,还当我找错地方了。”
石瑛低声道:“妈妈怎么来了?”
“老太太挂念你,可又不知道你出府后去了哪儿,这不是让我到处找嘛!”戴嬷嬷叹道。
“老太太的身体还好吗?”石瑛的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再开口时已然不见了,“我也挂念着老太太呢。”
戴嬷嬷道:“老太太不好,外头胡言乱语的,老太太在府里怎么样,你也能猜到。”
石瑛却摇了摇头,道:“我如今在这家做活,外头的事儿,没怎么听过,我不瞒妈妈说,老太太身边做惯了,换个人伺候,不适应呢。”
戴嬷嬷拍了拍她的手,道:“我回去告诉老太太,让她想想法子。”
石瑛嘴上应得好好的,等送了戴嬷嬷,转过身来时,讥讽一般勾了勾唇角。
她当然知道闵老太太过得不好。
老太太要是过得好,才不会想起她来呢。
杨氏、顾云锦、闵老太太,她们神仙打架,最后倒霉的就是她,亏得她还有后路,要不然,京里早就没她这个人了!
想办法?老太太泥菩萨过江,能有什么办法?
还不如她自个儿,看在老太太从前这么多年赏银的份上,替她老人家排忧吧。
第127章 随意就好
念夏提着食盒进来,摆在了桌子上。
漆黑的乌木食盒,描了金边,四周骨雕春夏秋冬。
顾云锦一看就笑了:“又是郡主送来的?”
“是啊,”念夏也笑了,把一封信交给顾云锦,道,“送来了这个,把前回留在这里的食盒给拿回去了。”
顾云锦支着腮帮子直笑。
北三胡同受灾的那天,寿安郡主与长平县主先后脚使人来探望,没有空手上门,拎着食盒来的。
等她搬到了珍珠巷,两人也三五不时送些东西给她。
送礼要礼尚往来,那两位似是不愿意让顾云锦这个收礼的人有什么负担,回回送来的都是吃食。
御膳房做的,或是府里做的,又或是街上哪家出名的铺子做的,数量不多,图一个新鲜。
顾云锦想,就这些东西,她若是备正儿八经的回礼,反倒显得刻意,不像是诚心交友了。
因而,她也不送旁的,学着那两人,挑些市井小食、小玩意儿,或是写张笺纸,讲从前听过的各种趣闻逸事。
顾云锦从食盒里取了块枣泥山药糕,一面吃一面看信。
寿安郡主很喜欢她上回写的那桩偷酒猴儿的逸事,洋洋洒洒写了一通,从山海经里的典故论证到了酒的品种,看得顾云锦笑得停不下来,手上的糕点都险些掉到桌上。
讲故事有人捧场,还与她有来有回地讨论,明明只是她以前在岭北庄子里听人说过的不知真假的逸事,到了寿安郡主这里,却比学子们写的文章都值得推敲分析。
这样的寿安郡主,当真是可爱极了。
信的最后,寿安郡主与她说起了自华书社的事儿。
词会是书社一月一次的惯例,只是这一回,似是也打算请姑娘们品一品词。
上回品字会不欢而散,阮馨不欢迎她去书社,顾云锦也放言不参与其中,可照信里说的……
“他说,若阮老先生给你下帖,你只管去就好,旁的不用管,而我已经收了帖了,我与你一道,我们只管说故事,不理其他。”
信上的这个“他”,毫无疑问,指的是蒋慕渊。
顾云锦抿着思量。
阮老先生好端端的给她下帖子做什么?
即便是送来了,顾云锦亦是不愿意去的,哪怕被人说不识抬举也好,斤斤计较也罢,反正这些名号她早就背在身上了。
可蒋慕渊如此交代了寿安郡主,顾云锦就觉得,阮老先生的帖子一定会来,而她,不如也去书社看看。
她相信蒋慕渊,他说的备的,一直都是准的,也一直都是在为她安排的。
果不其然,翌日一早,阮老先生的帖子就送到了。
老先生没有半点遮掩,似是也不在意阮馨和阮柏的态度,让小童大大方方送到珍珠巷,没一会儿,京里就传开了。
顾云锦看帖子,上头只说欣赏她的字,并没有提及之前不悦之事。
若是出自其他人之手,顾云锦还会当对方是避重就轻,可这帖子是老先生亲笔,顾云锦想,大抵老先生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不过问书社的事,只做他的学问,研究他的琴棋书画。
--
蒋慕渊笑着送长公主离开,再回到书房里时,脸上堆起的笑容已经淡下去了。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寒雷跟进来,把一封信递给蒋慕渊:“爷,五爷给您的。”
蒋慕渊颔首,拆了火漆看信。
薄薄一张纸,几行字,让蒋慕渊的眉头皱得越发紧了。
傍晚的京城,百姓匆匆归家。
戴嬷嬷不当值,换了身半新不旧的衣裳,走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巷子。
走到深处,她左右张望了两眼,才不确定地伸手拍了拍门板。
等了会儿,一婆子开了门,见她眼生,道:“找谁呢?”
戴嬷嬷问道:“石瑛是住在这儿吗?”
婆子撇了撇嘴,扔下一句“等着”,就甩了门去了,戴嬷嬷等了好一会儿,才见门又打开,露出石瑛的半张脸。
戴嬷嬷眼睛一亮:“我打听了好久,还当我找错地方了。”
石瑛低声道:“妈妈怎么来了?”
“老太太挂念你,可又不知道你出府后去了哪儿,这不是让我到处找嘛!”戴嬷嬷叹道。
“老太太的身体还好吗?”石瑛的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再开口时已然不见了,“我也挂念着老太太呢。”
戴嬷嬷道:“老太太不好,外头胡言乱语的,老太太在府里怎么样,你也能猜到。”
石瑛却摇了摇头,道:“我如今在这家做活,外头的事儿,没怎么听过,我不瞒妈妈说,老太太身边做惯了,换个人伺候,不适应呢。”
戴嬷嬷拍了拍她的手,道:“我回去告诉老太太,让她想想法子。”
石瑛嘴上应得好好的,等送了戴嬷嬷,转过身来时,讥讽一般勾了勾唇角。
她当然知道闵老太太过得不好。
老太太要是过得好,才不会想起她来呢。
杨氏、顾云锦、闵老太太,她们神仙打架,最后倒霉的就是她,亏得她还有后路,要不然,京里早就没她这个人了!
想办法?老太太泥菩萨过江,能有什么办法?
还不如她自个儿,看在老太太从前这么多年赏银的份上,替她老人家排忧吧。
第127章 随意就好
念夏提着食盒进来,摆在了桌子上。
漆黑的乌木食盒,描了金边,四周骨雕春夏秋冬。
顾云锦一看就笑了:“又是郡主送来的?”
“是啊,”念夏也笑了,把一封信交给顾云锦,道,“送来了这个,把前回留在这里的食盒给拿回去了。”
顾云锦支着腮帮子直笑。
北三胡同受灾的那天,寿安郡主与长平县主先后脚使人来探望,没有空手上门,拎着食盒来的。
等她搬到了珍珠巷,两人也三五不时送些东西给她。
送礼要礼尚往来,那两位似是不愿意让顾云锦这个收礼的人有什么负担,回回送来的都是吃食。
御膳房做的,或是府里做的,又或是街上哪家出名的铺子做的,数量不多,图一个新鲜。
顾云锦想,就这些东西,她若是备正儿八经的回礼,反倒显得刻意,不像是诚心交友了。
因而,她也不送旁的,学着那两人,挑些市井小食、小玩意儿,或是写张笺纸,讲从前听过的各种趣闻逸事。
顾云锦从食盒里取了块枣泥山药糕,一面吃一面看信。
寿安郡主很喜欢她上回写的那桩偷酒猴儿的逸事,洋洋洒洒写了一通,从山海经里的典故论证到了酒的品种,看得顾云锦笑得停不下来,手上的糕点都险些掉到桌上。
讲故事有人捧场,还与她有来有回地讨论,明明只是她以前在岭北庄子里听人说过的不知真假的逸事,到了寿安郡主这里,却比学子们写的文章都值得推敲分析。
这样的寿安郡主,当真是可爱极了。
信的最后,寿安郡主与她说起了自华书社的事儿。
词会是书社一月一次的惯例,只是这一回,似是也打算请姑娘们品一品词。
上回品字会不欢而散,阮馨不欢迎她去书社,顾云锦也放言不参与其中,可照信里说的……
“他说,若阮老先生给你下帖,你只管去就好,旁的不用管,而我已经收了帖了,我与你一道,我们只管说故事,不理其他。”
信上的这个“他”,毫无疑问,指的是蒋慕渊。
顾云锦抿着思量。
阮老先生好端端的给她下帖子做什么?
即便是送来了,顾云锦亦是不愿意去的,哪怕被人说不识抬举也好,斤斤计较也罢,反正这些名号她早就背在身上了。
可蒋慕渊如此交代了寿安郡主,顾云锦就觉得,阮老先生的帖子一定会来,而她,不如也去书社看看。
她相信蒋慕渊,他说的备的,一直都是准的,也一直都是在为她安排的。
果不其然,翌日一早,阮老先生的帖子就送到了。
老先生没有半点遮掩,似是也不在意阮馨和阮柏的态度,让小童大大方方送到珍珠巷,没一会儿,京里就传开了。
顾云锦看帖子,上头只说欣赏她的字,并没有提及之前不悦之事。
若是出自其他人之手,顾云锦还会当对方是避重就轻,可这帖子是老先生亲笔,顾云锦想,大抵老先生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不过问书社的事,只做他的学问,研究他的琴棋书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