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
郑嬷嬷听罢恍悟:“嫁给了千霜,冷荷这丫头好福气啊!我说怎的赶这会子不见她呢?她爹妈都是这府里的,前阵子都死了,她能回哪儿去,不料却是嫁了人。这屋里你们几个大丫鬟都是我当年还在这屋里照顾哥儿的时候被太太挑了来伺候哥儿的,哪个不是经由我亲自调理出来的?你们几个的性子我也都知道,素日里也守规矩,手脚勤快,若不是如此,太太还能任了冷荷这般年纪了还待在了珠哥儿屋里?……想来珠哥儿这屋里不比了宝玉那处,自小仗着头上有老太太纵着,加上太太近些年来也不大管事儿,便也任了老太太送了人往了宝玉屋里去。想当初珠哥儿小的时候,太太何曾姑息了一点半点儿?……”
说到此处又询问这新来的两个丫鬟是什么人,素云则答:“是太太念着这屋里人手不够,不久前方才选了送来的,一个叫忆风一个叫映雨。”
随后那两丫头忙地赶过来对郑嬷嬷行礼,郑嬷嬷则问她俩几岁了,皆答刚满十岁。
这郑嬷嬷听罢,沉思了片晌,又问:“你们那般年幼,是刚进府不久吧,有人带着吗?”
两个丫头则答:“屋里老妈妈们、冷荷姐姐并了素云碧月姐姐都教我们规矩。”
郑嬷嬷闻言颔首说道:“我看着不错,是两个守规矩的丫头。若不是我现在已经告了老,回家享清福,在这屋里还轮到我管教你们。”
如此说着,郑嬷嬷的眼光不经意地掠过案上放着的一碗酥酪,触动了方才的记忆,意有所指地说道:“这桌上放的酥酪是什么?我方才在宝玉屋里也见了这物。”
素云答:“是今儿早晨贵妃赐的糖蒸酥酪,命人送来的,府里哥儿姑娘每人一碗,这屋里送了两晚,一碗赐给了大爷,一碗赐给了林少爷。大爷跟了林少爷早上起身的时候,两人你一口我一口一共就吃了一碗,这一碗说是留到午时再吃。”
郑嬷嬷听罢说道:“就是这个!方才我去了宝玉那屋里,我见宝玉那李嬷嬷也不是个肯安分的人,为了吃一碗酥酪,跟一波子小丫头闹得不可开交。那些小丫头也不管她,任她一个人嚷嚷,我适才还劝了她几句。自个也是个不知自重身份的,不过是仗着自己奶过宝玉,资格老,便随意排揎屋里的丫头,很把自个儿当回事呢……我扪心自问,在这屋里这些年从没有这样过,也从没有和这屋里的主子丫头奴才红过脸……”
之后碧月为郑嬷嬷添了茶水,郑嬷嬷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又接着道:“话说回来,这上梁不正下梁也正不了。我方才去了那屋里,大小丫头混作一道只顾作乐,地上磕了一地儿瓜子儿也没人收拾,奈何不得她李嬷嬷发火儿。就因了宝玉这主子素日不理论,由着她们闹,只将丫头们纵得是越发的没规没矩,想来珠哥儿屋里什么时候是这般模样……”
这边碧月素云两个听了彼此对视一眼,笑道:“还真和妈妈说的一样。上回宝玉来了大爷这屋里,彼时大爷跟了大少爷都不在,只有小少爷在那边屋里读书。宝玉来了见大爷不在便也自在了些,往了那屋里看小少爷读的是什么书,听说是在做什么诗文还是时文的,立马便将那脸拉了老长。从了那屋里出来,说屋里不清净。之后见了泼墨洗砚进了书房,又说什么这屋连地都是不干净的,都是些污泥浊物啥的。我们在后边屋里听见了都纳闷,这屋里不拘地上地下案台柜橱都常常打扫,哪里是不干净的。何况这屋里不拘大爷还是大少爷哪个不是爱干净的,不是在屋里看书就是画画儿,什么时候又不清静了。也不和他那屋里一样主子丫头的闹成一团……”
三人正如此说着,便听院门外小子们叫道“大爷回来了”,屋内聊着的几个人闻声立起身来,忙不迭迎了出去。贾珠闻说自己乳母来了,忙地上前招呼问好。随后一行人进了屋中坐下,煦玉则将手中揣着的手炉将给丫头们换了新的炭来,又命将暖炉搬到他身边。另一边贾珠与乳母叙了些寒温,问起郑嬷嬷的来意,郑嬷嬷便将郑文娶亲一事说了一遍,邀请珠玉二人参加。他二人自是应承下了,随后又闲谈一番,叙些家长里短的事,临别之时又将十两银子做了压岁钱赠予了郑嬷嬷,此番则不消赘述。
?
☆、第五十五回 荣府儿女欢度正月(三)
? 却说那一日,宝玉正与宝钗在一屋里说笑,忽地闻见有人道:“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罢抬腿就走,宝钗从旁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她去。”说着,便下了炕,两人一道往贾母屋里行来。还未进屋,便听见湘云正大说大笑的。见他两个进了屋,湘云忙不迭地厮见问好,又说道:“二哥哥、宝姐姐,我好不容易来一回,你们怎的这时才来见我?”
那边黛玉听罢率先笑着调侃一句:“这不是因了正和宝姐姐在一块儿吗,要是一个人,还不飞着赶过来。”
宝玉忙解释道:“并不是这样,方才是在宝姐姐家里,一听见你来了,便忙赶了过来,并没有一句假话,不相信可以问宝姐姐。”
黛玉闻言心下顿时泛起一丝不自在,便也默不作声了。
另一边湘云则问道:“二哥哥宝姐姐,你们在一块儿玩什么呢,也告诉了我。”
此番黛玉未待他二人答话,便插言戏谑了湘云一句:“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宝玉笑道:“你学惯了她,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却说湘云闻罢黛玉打趣,顿时触动了心事,心下很是无趣。只道是这荣府的亲戚中,她本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女儿,在薛林二人进这府里之前,老太太便也只管着疼爱自己。亦是同了宝玉自小一块儿长大,终日里是同吃同住同进同出。只不料待这林丫头入了府,便是林家在京里本有宅邸,老太太亦是百般挽留,定要将这林丫头养在身边才是。如今来到这府里,只见老太太对这林丫头更是偏爱有加,便是新来的宝姐姐无事无妥帖的,也未见得到老太太的另眼相待。加之如今林丫头虽亦如自己那般无父无母,然她到底上有官至四品的长兄,下有亟待下场的幼弟,在荣府这处又有老祖宗护着,可谓是万事无忧。不似了自己,上无高堂督护下无亲戚庇佑,只如寄人篱下般被人视作了累赘,想来便也心酸含泪。如此这般想着,又如何能令湘云不对了黛玉心生芥蒂。
随后只听湘云回嗔一句道:“她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犯不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我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她,我便服你。”
黛玉听罢忙问是谁。
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我只不明白她怎么不及你呢。”
黛玉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
这边宝玉未等话说完便忙地拿话支开。
湘云见状心下甚是解气,笑道:“我一辈子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让你听那‘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时才现在我眼里!”
众人听罢都一笑,一旁湘云早脚底抹油地一溜烟跑了。这边黛玉闻言则怄得跺了跺脚,只待赶上去抓住湘云一阵好打。一面赶一面说道:“好个云丫头,自己有了亲事,就、就将什么‘姐夫’挂在嘴上给别人添堵,好不害臊!……”
待黛玉赶至门边,宝玉则拦着,笑劝道:“饶了她这一遭吧。”
黛玉则扳着手说道:“我要饶过云儿,再不活着。”
湘云见黛玉被宝玉拦着,料她不能出来,便也停下脚说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
适时宝钗也来到湘云身后,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在宝兄弟的分上都丢开了手吧。”
黛玉见宝钗帮湘云说话,又带上宝玉,便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当是互相帮腔,都戏弄我不成。”
宝玉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她,她焉敢说你。”
四人正难解难分,有人来请吃饭,方才住了。
之后到了二十一日宝钗十五岁生日,自是贾母出头,要为宝钗庆生。当日便在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又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席间光景自不消赘述,只说期间自是因了湘云心直口快的一句玩笑曰小旦“倒像林妹妹的模样”惹出许多风波。湘云见宝玉向自己使那眼色告诫自己,只道是黛玉便是一句玩笑亦是打趣不得,无意间更是触动了心下为黛玉比下去的心思,便也更加气恼,直嚷嚷着要走。而这边黛玉见宝玉对湘云使眼色,又听宝玉劝说湘云莫要直言直语地令了自己着恼,心下便很是不快,只埋怨宝玉不能理解维护自己。
宝玉本意是为两厢劝解,只不料她两人心下本就有些过节,如今倒是落得两头不讨好的局面,心下便很是没趣。闷闷地回了屋里,心中只是委屈,只道是自己本也是好意,奈何两厢皆不领情。原以为自己与了姊妹们能一道同喜同乐,不分彼此,只不料在如今自己的一片好心便也无人理解,更忆起《寄生草》中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道是不如就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来去自在,方能两厢不挂念,倒也省得两厢误会、自讨没趣,如此想着不禁落了一回泪。自此,宝玉心中的出世之念倒也不知不觉地又深了几许。
?
☆、第五十五回 荣府儿女欢度正月(四)
? 却说宝玉等四人闹过一阵后自是又和好如初。宫里元春自省亲一事受到圣上大加赞许之后,心下很有些得意。遂忙不迭又传令探春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均用恭楷抄录妥当后,亲自编次,评其优劣,并命在大观园中勒石刻之,以为千古风流雅事。此外又赶在正月未过之际,题写了一首灯谜诗制成一盏四角平头红纱灯,命太监送到荣府来,命众姊妹猜谜。
彼时贾珠煦玉亦在贾母房中请安,闻说是贵妃题写的灯谜,贾珠因了早知谜面谜底,便也无甚新奇之感;只煦玉闻罢便很是好奇,忙不迭地拉上贾珠凑近前往一视,只见不过是一首七言绝句,且诗技平平,谜面单纯,顿时便兴致全无,拉下脸来。贾珠从旁见状,心下哑然失笑,忙地拉了煦玉劝道:“这灯谜不过应时而作,贵妃旨在令了家中姊妹乐呵一阵罢了,你又何必较了真。”煦玉闻言亦是沉默不置可否。
而这边小太监则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宝玉宝钗黛玉等人闻见,近前看了,心中一猜便着,口中却只说难猜,故意做出难解之状,随后各自则暗暗地写了半日。随后又将贾环熙玉一并唤来,一道将了心中所猜谜底写在纸上。之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太监携了自去不提。
这边贾珠见煦玉对那灯谜毫无兴致,便灵机一动,开口提议道:“如此闲着亦是无趣,若玉哥不嫌了珠儿之诗难登大雅之堂,珠儿现下便作一诗谜供你猜猜如何?权作打发时日。”
一旁煦玉闻言大为好奇,只道是贾珠向来难得吟风颂雅,今日少见的竟有这般好兴致,遂忙对曰:“珠儿何出此言,还不快快写来令我瞧上一瞧。”
身侧众姊妹闻说纷纷围上前来探视,宝玉贾环更是从旁研墨润毫,随后贾珠接笔写道,只见亦是一首七绝:
“小忆去年觅封侯,瘦影孤栖守残冬。
屈指五月望归日,青丝未老苦全消。”
写毕,贾珠解释道:“此诗四句共含八种草药名,每句两种。”
言罢只见身前的煦玉拾起贾珠所作之诗蹙眉寻思,又打量一番周遭众人,只见宝玉等人只左顾右盼地推说难猜、毫无头绪,随后便作壁上观。贾珠见状心下冷笑道:“你们这帮人小鬼大的,谁知你们真正猜着没有,便也一味只装不知。”
正想着,便见跟前煦玉一手捋了番云袖,一手持起方才贾珠掷下的墨迹未干的湖笔,就着这页诗作后面的空白写道。一旁熙玉见了忙上前帮煦玉执了云袖,另一边黛玉则忙不迭地展纸移砚。此番只见煦玉在诗后共批十六字:
“细辛远志|独活忍冬|半夏当归|首乌甘遂”
写毕,放下笔说道:“珠儿且看,谜底可是此八物?”
贾珠见罢长叹一声对曰:“我的大才子,我要如何说你呢?这世间还有何诗能难倒你。此番这谜底全对,竟无一星半点儿的错!想来先生亦未尝传授你医术药经,怎的亦能熟知这许多药名?”
煦玉闻言笑答:“虽未有幸得先生亲传医术,然诸如《本草
郑嬷嬷听罢恍悟:“嫁给了千霜,冷荷这丫头好福气啊!我说怎的赶这会子不见她呢?她爹妈都是这府里的,前阵子都死了,她能回哪儿去,不料却是嫁了人。这屋里你们几个大丫鬟都是我当年还在这屋里照顾哥儿的时候被太太挑了来伺候哥儿的,哪个不是经由我亲自调理出来的?你们几个的性子我也都知道,素日里也守规矩,手脚勤快,若不是如此,太太还能任了冷荷这般年纪了还待在了珠哥儿屋里?……想来珠哥儿这屋里不比了宝玉那处,自小仗着头上有老太太纵着,加上太太近些年来也不大管事儿,便也任了老太太送了人往了宝玉屋里去。想当初珠哥儿小的时候,太太何曾姑息了一点半点儿?……”
说到此处又询问这新来的两个丫鬟是什么人,素云则答:“是太太念着这屋里人手不够,不久前方才选了送来的,一个叫忆风一个叫映雨。”
随后那两丫头忙地赶过来对郑嬷嬷行礼,郑嬷嬷则问她俩几岁了,皆答刚满十岁。
这郑嬷嬷听罢,沉思了片晌,又问:“你们那般年幼,是刚进府不久吧,有人带着吗?”
两个丫头则答:“屋里老妈妈们、冷荷姐姐并了素云碧月姐姐都教我们规矩。”
郑嬷嬷闻言颔首说道:“我看着不错,是两个守规矩的丫头。若不是我现在已经告了老,回家享清福,在这屋里还轮到我管教你们。”
如此说着,郑嬷嬷的眼光不经意地掠过案上放着的一碗酥酪,触动了方才的记忆,意有所指地说道:“这桌上放的酥酪是什么?我方才在宝玉屋里也见了这物。”
素云答:“是今儿早晨贵妃赐的糖蒸酥酪,命人送来的,府里哥儿姑娘每人一碗,这屋里送了两晚,一碗赐给了大爷,一碗赐给了林少爷。大爷跟了林少爷早上起身的时候,两人你一口我一口一共就吃了一碗,这一碗说是留到午时再吃。”
郑嬷嬷听罢说道:“就是这个!方才我去了宝玉那屋里,我见宝玉那李嬷嬷也不是个肯安分的人,为了吃一碗酥酪,跟一波子小丫头闹得不可开交。那些小丫头也不管她,任她一个人嚷嚷,我适才还劝了她几句。自个也是个不知自重身份的,不过是仗着自己奶过宝玉,资格老,便随意排揎屋里的丫头,很把自个儿当回事呢……我扪心自问,在这屋里这些年从没有这样过,也从没有和这屋里的主子丫头奴才红过脸……”
之后碧月为郑嬷嬷添了茶水,郑嬷嬷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又接着道:“话说回来,这上梁不正下梁也正不了。我方才去了那屋里,大小丫头混作一道只顾作乐,地上磕了一地儿瓜子儿也没人收拾,奈何不得她李嬷嬷发火儿。就因了宝玉这主子素日不理论,由着她们闹,只将丫头们纵得是越发的没规没矩,想来珠哥儿屋里什么时候是这般模样……”
这边碧月素云两个听了彼此对视一眼,笑道:“还真和妈妈说的一样。上回宝玉来了大爷这屋里,彼时大爷跟了大少爷都不在,只有小少爷在那边屋里读书。宝玉来了见大爷不在便也自在了些,往了那屋里看小少爷读的是什么书,听说是在做什么诗文还是时文的,立马便将那脸拉了老长。从了那屋里出来,说屋里不清净。之后见了泼墨洗砚进了书房,又说什么这屋连地都是不干净的,都是些污泥浊物啥的。我们在后边屋里听见了都纳闷,这屋里不拘地上地下案台柜橱都常常打扫,哪里是不干净的。何况这屋里不拘大爷还是大少爷哪个不是爱干净的,不是在屋里看书就是画画儿,什么时候又不清静了。也不和他那屋里一样主子丫头的闹成一团……”
三人正如此说着,便听院门外小子们叫道“大爷回来了”,屋内聊着的几个人闻声立起身来,忙不迭迎了出去。贾珠闻说自己乳母来了,忙地上前招呼问好。随后一行人进了屋中坐下,煦玉则将手中揣着的手炉将给丫头们换了新的炭来,又命将暖炉搬到他身边。另一边贾珠与乳母叙了些寒温,问起郑嬷嬷的来意,郑嬷嬷便将郑文娶亲一事说了一遍,邀请珠玉二人参加。他二人自是应承下了,随后又闲谈一番,叙些家长里短的事,临别之时又将十两银子做了压岁钱赠予了郑嬷嬷,此番则不消赘述。
?
☆、第五十五回 荣府儿女欢度正月(三)
? 却说那一日,宝玉正与宝钗在一屋里说笑,忽地闻见有人道:“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罢抬腿就走,宝钗从旁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她去。”说着,便下了炕,两人一道往贾母屋里行来。还未进屋,便听见湘云正大说大笑的。见他两个进了屋,湘云忙不迭地厮见问好,又说道:“二哥哥、宝姐姐,我好不容易来一回,你们怎的这时才来见我?”
那边黛玉听罢率先笑着调侃一句:“这不是因了正和宝姐姐在一块儿吗,要是一个人,还不飞着赶过来。”
宝玉忙解释道:“并不是这样,方才是在宝姐姐家里,一听见你来了,便忙赶了过来,并没有一句假话,不相信可以问宝姐姐。”
黛玉闻言心下顿时泛起一丝不自在,便也默不作声了。
另一边湘云则问道:“二哥哥宝姐姐,你们在一块儿玩什么呢,也告诉了我。”
此番黛玉未待他二人答话,便插言戏谑了湘云一句:“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宝玉笑道:“你学惯了她,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却说湘云闻罢黛玉打趣,顿时触动了心事,心下很是无趣。只道是这荣府的亲戚中,她本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女儿,在薛林二人进这府里之前,老太太便也只管着疼爱自己。亦是同了宝玉自小一块儿长大,终日里是同吃同住同进同出。只不料待这林丫头入了府,便是林家在京里本有宅邸,老太太亦是百般挽留,定要将这林丫头养在身边才是。如今来到这府里,只见老太太对这林丫头更是偏爱有加,便是新来的宝姐姐无事无妥帖的,也未见得到老太太的另眼相待。加之如今林丫头虽亦如自己那般无父无母,然她到底上有官至四品的长兄,下有亟待下场的幼弟,在荣府这处又有老祖宗护着,可谓是万事无忧。不似了自己,上无高堂督护下无亲戚庇佑,只如寄人篱下般被人视作了累赘,想来便也心酸含泪。如此这般想着,又如何能令湘云不对了黛玉心生芥蒂。
随后只听湘云回嗔一句道:“她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犯不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我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她,我便服你。”
黛玉听罢忙问是谁。
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我只不明白她怎么不及你呢。”
黛玉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
这边宝玉未等话说完便忙地拿话支开。
湘云见状心下甚是解气,笑道:“我一辈子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让你听那‘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时才现在我眼里!”
众人听罢都一笑,一旁湘云早脚底抹油地一溜烟跑了。这边黛玉闻言则怄得跺了跺脚,只待赶上去抓住湘云一阵好打。一面赶一面说道:“好个云丫头,自己有了亲事,就、就将什么‘姐夫’挂在嘴上给别人添堵,好不害臊!……”
待黛玉赶至门边,宝玉则拦着,笑劝道:“饶了她这一遭吧。”
黛玉则扳着手说道:“我要饶过云儿,再不活着。”
湘云见黛玉被宝玉拦着,料她不能出来,便也停下脚说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
适时宝钗也来到湘云身后,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在宝兄弟的分上都丢开了手吧。”
黛玉见宝钗帮湘云说话,又带上宝玉,便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当是互相帮腔,都戏弄我不成。”
宝玉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她,她焉敢说你。”
四人正难解难分,有人来请吃饭,方才住了。
之后到了二十一日宝钗十五岁生日,自是贾母出头,要为宝钗庆生。当日便在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又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席间光景自不消赘述,只说期间自是因了湘云心直口快的一句玩笑曰小旦“倒像林妹妹的模样”惹出许多风波。湘云见宝玉向自己使那眼色告诫自己,只道是黛玉便是一句玩笑亦是打趣不得,无意间更是触动了心下为黛玉比下去的心思,便也更加气恼,直嚷嚷着要走。而这边黛玉见宝玉对湘云使眼色,又听宝玉劝说湘云莫要直言直语地令了自己着恼,心下便很是不快,只埋怨宝玉不能理解维护自己。
宝玉本意是为两厢劝解,只不料她两人心下本就有些过节,如今倒是落得两头不讨好的局面,心下便很是没趣。闷闷地回了屋里,心中只是委屈,只道是自己本也是好意,奈何两厢皆不领情。原以为自己与了姊妹们能一道同喜同乐,不分彼此,只不料在如今自己的一片好心便也无人理解,更忆起《寄生草》中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道是不如就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来去自在,方能两厢不挂念,倒也省得两厢误会、自讨没趣,如此想着不禁落了一回泪。自此,宝玉心中的出世之念倒也不知不觉地又深了几许。
?
☆、第五十五回 荣府儿女欢度正月(四)
? 却说宝玉等四人闹过一阵后自是又和好如初。宫里元春自省亲一事受到圣上大加赞许之后,心下很有些得意。遂忙不迭又传令探春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均用恭楷抄录妥当后,亲自编次,评其优劣,并命在大观园中勒石刻之,以为千古风流雅事。此外又赶在正月未过之际,题写了一首灯谜诗制成一盏四角平头红纱灯,命太监送到荣府来,命众姊妹猜谜。
彼时贾珠煦玉亦在贾母房中请安,闻说是贵妃题写的灯谜,贾珠因了早知谜面谜底,便也无甚新奇之感;只煦玉闻罢便很是好奇,忙不迭地拉上贾珠凑近前往一视,只见不过是一首七言绝句,且诗技平平,谜面单纯,顿时便兴致全无,拉下脸来。贾珠从旁见状,心下哑然失笑,忙地拉了煦玉劝道:“这灯谜不过应时而作,贵妃旨在令了家中姊妹乐呵一阵罢了,你又何必较了真。”煦玉闻言亦是沉默不置可否。
而这边小太监则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宝玉宝钗黛玉等人闻见,近前看了,心中一猜便着,口中却只说难猜,故意做出难解之状,随后各自则暗暗地写了半日。随后又将贾环熙玉一并唤来,一道将了心中所猜谜底写在纸上。之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太监携了自去不提。
这边贾珠见煦玉对那灯谜毫无兴致,便灵机一动,开口提议道:“如此闲着亦是无趣,若玉哥不嫌了珠儿之诗难登大雅之堂,珠儿现下便作一诗谜供你猜猜如何?权作打发时日。”
一旁煦玉闻言大为好奇,只道是贾珠向来难得吟风颂雅,今日少见的竟有这般好兴致,遂忙对曰:“珠儿何出此言,还不快快写来令我瞧上一瞧。”
身侧众姊妹闻说纷纷围上前来探视,宝玉贾环更是从旁研墨润毫,随后贾珠接笔写道,只见亦是一首七绝:
“小忆去年觅封侯,瘦影孤栖守残冬。
屈指五月望归日,青丝未老苦全消。”
写毕,贾珠解释道:“此诗四句共含八种草药名,每句两种。”
言罢只见身前的煦玉拾起贾珠所作之诗蹙眉寻思,又打量一番周遭众人,只见宝玉等人只左顾右盼地推说难猜、毫无头绪,随后便作壁上观。贾珠见状心下冷笑道:“你们这帮人小鬼大的,谁知你们真正猜着没有,便也一味只装不知。”
正想着,便见跟前煦玉一手捋了番云袖,一手持起方才贾珠掷下的墨迹未干的湖笔,就着这页诗作后面的空白写道。一旁熙玉见了忙上前帮煦玉执了云袖,另一边黛玉则忙不迭地展纸移砚。此番只见煦玉在诗后共批十六字:
“细辛远志|独活忍冬|半夏当归|首乌甘遂”
写毕,放下笔说道:“珠儿且看,谜底可是此八物?”
贾珠见罢长叹一声对曰:“我的大才子,我要如何说你呢?这世间还有何诗能难倒你。此番这谜底全对,竟无一星半点儿的错!想来先生亦未尝传授你医术药经,怎的亦能熟知这许多药名?”
煦玉闻言笑答:“虽未有幸得先生亲传医术,然诸如《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