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弟乃是王府之客,武艺不精,更非谭兄对手,还望谭兄手下留情!”
?
☆、第三十三回 贾公子初入五王府(二)
? 闻罢贾珠这话,持剑之人方才停下身形站定,将长剑于手中挽了个剑花,持在身后,对曰:“好个贾鸿仪,你习剑之事竟被瞒得死死的,连弟亦不曾闻知。若非前日里拜访苏公子之时闻他偶然提及,还真不知你之剑术竟也不赖。”
贾珠听罢则道:“谭兄过奖,弟于剑术之上不过略懂皮毛,惟盼着不会丢人现眼罢了,何敢对人乱道,泄了自己老底?”
贾珠刚将这话说完,便见一人负手从画廊对面转出,一身白银蟒袍,头戴白玉束发,一面走一面说道:“以本王观之,二位剑术皆属上乘,身手颇佳。本王欲择一时日与二位切磋一番。”
贾珠等人见状,忙地欠身施礼道:“见过五殿下。殿下谬赞,小的何敢与王爷相较!”
五皇子闻言不以为然,对贾珠说道:“不料当初于大殿之上做出《平寇八策》的贾生,竟也是文武双全之辈,真真令人刮目相待。”
贾珠心下一凛,未想五皇子竟亦知晓自己殿试之卷,忙对曰:“殿下谬奖,学生惶恐,实难担当。”顿了顿又道,“此番学生已将《武经总要》集齐,并了书目一并与殿下送来,还请殿下过目,看学生有无错漏之处。”
五皇子听罢点头,挥手令长史官退下,道句“随我来”,便在前领了一行人往外书房而去。贾珠从千霰手中接过书册,亦令千霰随了长史官一并退下,令自己一人前往便可。
却说方才这一持剑向贾珠袭来之人姓谭名钦思,京城人士,乃前顺天府府尹之子。奈何爹娘早逝,家道中落。钦思虽得读书进学,然因了自身无心科举功名,惟嗜好舞刀弄枪,遂便也成为一方游侠,亦是萍踪浪影、四方游历,也曾走马观花、眠花宿柳。又因生得秀美,兼会弹唱,遂常常登台扮作那小生小旦地唱一曲,世家子弟之中亦不乏爱好与之往来结交的。遂在贾珠与其他世家子弟往来应酬之时,便也与钦思结识了。只不知此番竟能于五王府中与此子相逢,真乃出乎意料之事。
遂一路前往王府书房的途中,贾珠便低声询问行于自己身侧的钦思道:“不知此番谭兄竟也识得苏公子,且兄回京一事怎不事先告知了弟,以便弟能尽了地主之谊。”
谭钦思则答:“与苏公子结识之事亦算凑了巧,否则弟何德何能,能结识苏公子那般神仙人物。还是若干年前,苏公子与你家先生一并宿在那圆通观之时,于观主处见到了与观主是旧识的苏公子。当日夜里观里闹了夜贼,欲偷取观中嵌金神像,弟寻贼之时发现公子亦在追贼,且取剑三两下便将之制服了。彼时方才知晓我二人俱会剑术,遂便也相识了。话说那贼也真是倒霉,苏公子体质特异,若是白日间发现了那贼,怕也无法就此追去。若只是小弟一人追贼,怕也无法将之擒住,结果那贼偏巧晚上去偷,便为苏公子抓了个正着。却说小弟虽懂剑术,然与他相较却如云泥之别。不料贾家大少爷此番竟也得他真传……”
贾珠对曰:“师父倒是尽心传授,奈何徒弟资质驽钝,悟性欠佳,倒也未能习得师父几分真昧。”
谭钦思说道:“这却是鸿仪过谦了。”
随后一行人便已来到外书房,乃是将一座小楼作了外书房之用,门上悬了一匾名曰“出月裁星之斋”,门上左右两边悬了一副对联曰: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贾珠见状心道这五王爷既精于武艺骑射又雅好诗文词赋的传闻果然是真的。之后又听身侧钦思说道:“据闻殿下书房这副对联乃出自当今圣上之手,可是事实?”
五皇子则答:“当是事实,这如何做得假?”
听罢这话,他二人忙将目光转至对联之上细瞧了一番,虽赞不绝口,然贾珠却在心里暗自嘀咕“都云这过去的皇上仗着己身地位,颇喜在名胜古迹之上题诗,数量当属乾隆为最,和现代人去了一处地方旅游都欲题上‘某某到此一游’一般性质,奈何水平有限,不过惟令后人看作了笑话而已。而这当今亦属这类型,在他看来这字还不及煦玉写得潇洒”。然想归如此想,贾珠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拼命维持着一本正经的神情,忍笑忍出内伤,而唯恐旁人看出端倪来。
众人进入书房之中,分宾主坐了,贾珠将书册悉数交与五皇子检视,只见他随手翻了几本《武经》,随后便细察贾珠所列清单名录。而在此期间,贾珠一面留意着五皇子动作,一面又审视座上五皇子衣着。他在此之前便闻说这府中五王妃新丧,这五皇子按制需在家守丧一载。然因了皇子位高权重,位及兵部尚书,职位不可轻易搁置交付了,遂此番便也上报圣上并吏部,圣上准其留部在任守制。平素仍往兵部任职,只是着了素服免了出席庆典之类活动。
待五皇子阅罢,对贾珠点头道句:“很好,目录清晰明了,存疑之处还特别注了批注,很是用心。鸿仪,你办事本王放心,此番欲要何物为赏?本王俱赏与你。”
贾珠闻言躬身谢过,将那应酬之话悉数道来:“此番学生能为殿下效劳乃学生荣幸,何敢再受殿下赏赐。”面上如此说,心下只道是你老今后莫要再特意指了我办事便是你老最大的恩赐了,我一介小人,惹不起权贵,我躲着还不行吗?
随后只见五皇子将书册置于一旁,三人随意闲谈,贾珠方知这五皇子平素喜以武会友,与人切磋,遂人脉最广,三教九流均有来往。而谭钦思这一方游侠便是在某一次酒楼之上与人争执进而打斗,恰巧彼时五皇子又正与人在隔壁雅间中饮宴,遂二人便也相识了。此番钦思回京,五皇子得悉后便邀其前往五王府居住,二人正可一道切磋武艺。
如此谈了一阵,贾珠便也提出告辞。五皇子命人将贾珠送出王府,而谭钦思则随了贾珠一道行出王府……
?
☆、第三十四回 避雨村贾珠使妙计(一)
? 却说上回谭钦思与贾珠一道行出王府,在二人告别之时,贾珠说道:“此番谭兄回京,我们不可不聚上一次,以叙别后之谊。加之玉哥上回还专程于我跟前提起谭兄,遂此番定要一道聚一聚……”
钦思闻言笑着对曰:“林大才子会提起小弟?不会是又作了甚诗来讽刺小弟吧?小弟自认才学远不及他,他若是又如上回那般作了诗令小弟唱和,小弟怕是无能为力了……”
贾珠则道:“谭兄说笑了,玉哥思念你尚且不及,怎还会作诗讥讽?弟不与兄说笑,咱说好三日之后,在丰乐楼,由小弟做东。届时唤了玉哥同来,谭兄请务必向王爷告了假前来方是!”
此番钦思倒也并不推诿,答应着前来赴约,随后二人分别,贾珠上车回去荣府,自是不题。|
三日之后约期既到,贾珠并煦玉便一道乘车前往丰乐楼。贾珠在此之前已于此订下了雅间,此番掌柜自是命了小二将二人领了前往。因了珠玉二人乃丰乐楼的常客,小二便也是满面堆笑,对二人百般殷勤,询问是否上菜,贾珠只道是稍待片刻,此番还有一人未到。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谭钦思便也到来。三人见罢,期间因了贾珠在此之前已与钦思在五王府叙过,遂只是与之简单见礼。而煦玉则是因了别后首见,遂便与钦思互道契阔,叙了别后寒温,煦玉亦将现下自己一人留京任职而高堂外任扬州一事道与了钦思。钦思闻罢感慨一番,随后又戏谑道曰令尊令堂外任了不也很好,正可无人约束,乐得自在。煦玉则曰这家严家慈虽走了,然府中还有先生公子代为管束,亲戚间不也还有舅父祖母在上,从旁还有弟兄看着,亦与从前无甚两样。贾珠闻言但笑不语,而钦思闻罢则满是幸灾乐祸之状,道曰还是自家孤家寡人的一个自在。
之后撤下茶水,店家上了酒菜,贾珠便问起钦思之前的行踪:“谭兄回京之前可是去往了何处?莫非千里寻亲去了?”
钦思则答:“弟何来的亲可寻?前日里离京不过是去了扬州一趟,我有一友人,欲下场取试,奈何家道清贫,便是连上京的路费均是凑不出。弟此番前往欲为其筹措一笔资费,奈何却仅够他偿还过去的旧债,今后的费用还不知如何是好。弟倒是想资助他,奈何他为人太过耿直,不愿平白受人恩惠,遂便欲谋求一份馆职,以便凑够应考的费用。”
贾珠听罢心下暗道这人还算是正直,是个有些气性的,哪像贾雨村那人,平白受人恩惠不说,还携款连夜奔走,真不可相提并论。
一旁煦玉听罢这话忙接道:“说到馆职,近日我方才收到老爷来信,曰是家中弟妹亦是到了进学的年龄,遂老爷便也欲为姐弟二人聘一西席。之后未过多久,便有两封书信传来荐了两位先生。老爷犹豫该取何人为上,遂来信与我与先生商议,此番若谭兄早告知我你那友人之事,我尚还能去信与老爷,令他直接聘请了你那友人岂不更好?”
贾珠听罢则道:“莫要过早便下结论,玉哥所道之言便未必不行。不知此番玉哥是如何回复姑父的?”
煦玉则答:“尚未回复老爷。”
“那先生又是如何说的?”
“先生只道是他前日里算了一卦,卜辞曰他姐弟二人在扬州难以久待,不久便会来京,总归是他二人学识不及先生他老人家万一,聘谁均无差别。其实我亦是作此之想。”
贾珠闻言干笑两声,撇撇嘴,心下只道是自家先生自恋成这样,真是无语了。然转念一想,或许聘谁对这姐弟俩均无差别,然对于贾府而言,若是摊上这贾雨村,有害无益,他却是需得防范。之后便问煦玉:“玉哥可知那二人都是何人?”
煦玉则道:“据老爷信中所言一个乃是珠儿你们本家之人,名贾化者,不知是否是你家同宗;另一个名邵子彝,是名秀才。”
贾珠闻言便知此番这贾雨村果真游历到扬州,定是因了手头拮据遂前来谋求馆职,随后便心生一计,说道:“总归先生玉哥均不定择何人坐馆,此番我有一计,可以一试,择良人以从师。”
一旁二人闻言忙问是何计,贾珠并未解释,先对钦思说道:“此番谭兄亦可去信与你那友人,弟方才闻谭兄之言,倒是颇为赏识兄之友人品性,有这等人为师,对于稚子倒也有益无害。”
钦思闻言首肯,道曰:“有馆职可求,我那友人何乐而不为?只不知鸿仪此番是欲以何计策择人?”
随后贾珠却不答反问:“只不知谭兄这友人才学如何?”
钦思则答:“我这友人姓杜名世铭,你若是拿他与珣玉相较,那定是不及的,可知能与珣玉一般才学的怕只有修国公府的侯子卿。不过若是与弟相较,却是好上许多,他若是下场,中举不在话下。”
贾珠听罢点头首肯:“平常人何必与玉哥相较,他那等人百年难出一个。我看此番天上文星都下了界,一个文曲一个文昌,由此人世间便一个玉哥一个侯子卿,都还未来得及脱胎转世呢~若是才学真如谭兄所言那般,我想应是无甚问题的。”随后便将自己心中所想道与他二人。
贾珠此番是欲聘请了这叫杜世铭的,总归只要寻个借口辞了那贾雨村,便如应麟所言,聘谁都不是问题。而既是欲聘请了这杜世铭,若是就此贸然地辞了另外二人,好歹他二人还是来信求职的,怕是难以服众,只恐他二人便也纠纠缠缠地不肯轻易地离去。遂不若出一考题,令他三人作答,道是三位皆是大才,然可惜了府中惟有一席,只得取了其中一位而舍其他。不敢贸然取舍,遂只得谨以一诗题在此,求诸位不吝珠玉,大笔一挥。诗成者,当即拜从;诗不成者,请求稍谅。
煦玉听罢,亦是正合心意,当即便道此番由他拟这诗题,随后便命店家撤去残席,又命执扇咏赋研墨润毫,随后便试拟了一题曰是“咏圣人之书”,三十韵,随后随手捡了三十个生僻字作韵。
拟成之后尚且洋洋自得地交与贾珠与钦思二人观看,道曰“这圣人之书他三人定是读了不少,可写之材很多”。他二人阅罢,钦思干笑数声,说道:“若是以此题考较他三位,三位怕都要退位让贤了。”
贾珠则道:“玉哥,你这考题一出,怕是除了你本人,无人可以作答吧。莫若此番依了我……”说着便从煦玉手中接过笔写道,“莫若就以‘仁智信义是吾师’为题写一首七律,每句限押‘仁、智、信、义’的韵好了。”
钦思见罢叫好:“这题目亦属平常并不烦难,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煦玉则道:“这题目未免太过简单,难以考较出水平。”<b
?
☆、第三十三回 贾公子初入五王府(二)
? 闻罢贾珠这话,持剑之人方才停下身形站定,将长剑于手中挽了个剑花,持在身后,对曰:“好个贾鸿仪,你习剑之事竟被瞒得死死的,连弟亦不曾闻知。若非前日里拜访苏公子之时闻他偶然提及,还真不知你之剑术竟也不赖。”
贾珠听罢则道:“谭兄过奖,弟于剑术之上不过略懂皮毛,惟盼着不会丢人现眼罢了,何敢对人乱道,泄了自己老底?”
贾珠刚将这话说完,便见一人负手从画廊对面转出,一身白银蟒袍,头戴白玉束发,一面走一面说道:“以本王观之,二位剑术皆属上乘,身手颇佳。本王欲择一时日与二位切磋一番。”
贾珠等人见状,忙地欠身施礼道:“见过五殿下。殿下谬赞,小的何敢与王爷相较!”
五皇子闻言不以为然,对贾珠说道:“不料当初于大殿之上做出《平寇八策》的贾生,竟也是文武双全之辈,真真令人刮目相待。”
贾珠心下一凛,未想五皇子竟亦知晓自己殿试之卷,忙对曰:“殿下谬奖,学生惶恐,实难担当。”顿了顿又道,“此番学生已将《武经总要》集齐,并了书目一并与殿下送来,还请殿下过目,看学生有无错漏之处。”
五皇子听罢点头,挥手令长史官退下,道句“随我来”,便在前领了一行人往外书房而去。贾珠从千霰手中接过书册,亦令千霰随了长史官一并退下,令自己一人前往便可。
却说方才这一持剑向贾珠袭来之人姓谭名钦思,京城人士,乃前顺天府府尹之子。奈何爹娘早逝,家道中落。钦思虽得读书进学,然因了自身无心科举功名,惟嗜好舞刀弄枪,遂便也成为一方游侠,亦是萍踪浪影、四方游历,也曾走马观花、眠花宿柳。又因生得秀美,兼会弹唱,遂常常登台扮作那小生小旦地唱一曲,世家子弟之中亦不乏爱好与之往来结交的。遂在贾珠与其他世家子弟往来应酬之时,便也与钦思结识了。只不知此番竟能于五王府中与此子相逢,真乃出乎意料之事。
遂一路前往王府书房的途中,贾珠便低声询问行于自己身侧的钦思道:“不知此番谭兄竟也识得苏公子,且兄回京一事怎不事先告知了弟,以便弟能尽了地主之谊。”
谭钦思则答:“与苏公子结识之事亦算凑了巧,否则弟何德何能,能结识苏公子那般神仙人物。还是若干年前,苏公子与你家先生一并宿在那圆通观之时,于观主处见到了与观主是旧识的苏公子。当日夜里观里闹了夜贼,欲偷取观中嵌金神像,弟寻贼之时发现公子亦在追贼,且取剑三两下便将之制服了。彼时方才知晓我二人俱会剑术,遂便也相识了。话说那贼也真是倒霉,苏公子体质特异,若是白日间发现了那贼,怕也无法就此追去。若只是小弟一人追贼,怕也无法将之擒住,结果那贼偏巧晚上去偷,便为苏公子抓了个正着。却说小弟虽懂剑术,然与他相较却如云泥之别。不料贾家大少爷此番竟也得他真传……”
贾珠对曰:“师父倒是尽心传授,奈何徒弟资质驽钝,悟性欠佳,倒也未能习得师父几分真昧。”
谭钦思说道:“这却是鸿仪过谦了。”
随后一行人便已来到外书房,乃是将一座小楼作了外书房之用,门上悬了一匾名曰“出月裁星之斋”,门上左右两边悬了一副对联曰:
“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贾珠见状心道这五王爷既精于武艺骑射又雅好诗文词赋的传闻果然是真的。之后又听身侧钦思说道:“据闻殿下书房这副对联乃出自当今圣上之手,可是事实?”
五皇子则答:“当是事实,这如何做得假?”
听罢这话,他二人忙将目光转至对联之上细瞧了一番,虽赞不绝口,然贾珠却在心里暗自嘀咕“都云这过去的皇上仗着己身地位,颇喜在名胜古迹之上题诗,数量当属乾隆为最,和现代人去了一处地方旅游都欲题上‘某某到此一游’一般性质,奈何水平有限,不过惟令后人看作了笑话而已。而这当今亦属这类型,在他看来这字还不及煦玉写得潇洒”。然想归如此想,贾珠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拼命维持着一本正经的神情,忍笑忍出内伤,而唯恐旁人看出端倪来。
众人进入书房之中,分宾主坐了,贾珠将书册悉数交与五皇子检视,只见他随手翻了几本《武经》,随后便细察贾珠所列清单名录。而在此期间,贾珠一面留意着五皇子动作,一面又审视座上五皇子衣着。他在此之前便闻说这府中五王妃新丧,这五皇子按制需在家守丧一载。然因了皇子位高权重,位及兵部尚书,职位不可轻易搁置交付了,遂此番便也上报圣上并吏部,圣上准其留部在任守制。平素仍往兵部任职,只是着了素服免了出席庆典之类活动。
待五皇子阅罢,对贾珠点头道句:“很好,目录清晰明了,存疑之处还特别注了批注,很是用心。鸿仪,你办事本王放心,此番欲要何物为赏?本王俱赏与你。”
贾珠闻言躬身谢过,将那应酬之话悉数道来:“此番学生能为殿下效劳乃学生荣幸,何敢再受殿下赏赐。”面上如此说,心下只道是你老今后莫要再特意指了我办事便是你老最大的恩赐了,我一介小人,惹不起权贵,我躲着还不行吗?
随后只见五皇子将书册置于一旁,三人随意闲谈,贾珠方知这五皇子平素喜以武会友,与人切磋,遂人脉最广,三教九流均有来往。而谭钦思这一方游侠便是在某一次酒楼之上与人争执进而打斗,恰巧彼时五皇子又正与人在隔壁雅间中饮宴,遂二人便也相识了。此番钦思回京,五皇子得悉后便邀其前往五王府居住,二人正可一道切磋武艺。
如此谈了一阵,贾珠便也提出告辞。五皇子命人将贾珠送出王府,而谭钦思则随了贾珠一道行出王府……
?
☆、第三十四回 避雨村贾珠使妙计(一)
? 却说上回谭钦思与贾珠一道行出王府,在二人告别之时,贾珠说道:“此番谭兄回京,我们不可不聚上一次,以叙别后之谊。加之玉哥上回还专程于我跟前提起谭兄,遂此番定要一道聚一聚……”
钦思闻言笑着对曰:“林大才子会提起小弟?不会是又作了甚诗来讽刺小弟吧?小弟自认才学远不及他,他若是又如上回那般作了诗令小弟唱和,小弟怕是无能为力了……”
贾珠则道:“谭兄说笑了,玉哥思念你尚且不及,怎还会作诗讥讽?弟不与兄说笑,咱说好三日之后,在丰乐楼,由小弟做东。届时唤了玉哥同来,谭兄请务必向王爷告了假前来方是!”
此番钦思倒也并不推诿,答应着前来赴约,随后二人分别,贾珠上车回去荣府,自是不题。|
三日之后约期既到,贾珠并煦玉便一道乘车前往丰乐楼。贾珠在此之前已于此订下了雅间,此番掌柜自是命了小二将二人领了前往。因了珠玉二人乃丰乐楼的常客,小二便也是满面堆笑,对二人百般殷勤,询问是否上菜,贾珠只道是稍待片刻,此番还有一人未到。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谭钦思便也到来。三人见罢,期间因了贾珠在此之前已与钦思在五王府叙过,遂只是与之简单见礼。而煦玉则是因了别后首见,遂便与钦思互道契阔,叙了别后寒温,煦玉亦将现下自己一人留京任职而高堂外任扬州一事道与了钦思。钦思闻罢感慨一番,随后又戏谑道曰令尊令堂外任了不也很好,正可无人约束,乐得自在。煦玉则曰这家严家慈虽走了,然府中还有先生公子代为管束,亲戚间不也还有舅父祖母在上,从旁还有弟兄看着,亦与从前无甚两样。贾珠闻言但笑不语,而钦思闻罢则满是幸灾乐祸之状,道曰还是自家孤家寡人的一个自在。
之后撤下茶水,店家上了酒菜,贾珠便问起钦思之前的行踪:“谭兄回京之前可是去往了何处?莫非千里寻亲去了?”
钦思则答:“弟何来的亲可寻?前日里离京不过是去了扬州一趟,我有一友人,欲下场取试,奈何家道清贫,便是连上京的路费均是凑不出。弟此番前往欲为其筹措一笔资费,奈何却仅够他偿还过去的旧债,今后的费用还不知如何是好。弟倒是想资助他,奈何他为人太过耿直,不愿平白受人恩惠,遂便欲谋求一份馆职,以便凑够应考的费用。”
贾珠听罢心下暗道这人还算是正直,是个有些气性的,哪像贾雨村那人,平白受人恩惠不说,还携款连夜奔走,真不可相提并论。
一旁煦玉听罢这话忙接道:“说到馆职,近日我方才收到老爷来信,曰是家中弟妹亦是到了进学的年龄,遂老爷便也欲为姐弟二人聘一西席。之后未过多久,便有两封书信传来荐了两位先生。老爷犹豫该取何人为上,遂来信与我与先生商议,此番若谭兄早告知我你那友人之事,我尚还能去信与老爷,令他直接聘请了你那友人岂不更好?”
贾珠听罢则道:“莫要过早便下结论,玉哥所道之言便未必不行。不知此番玉哥是如何回复姑父的?”
煦玉则答:“尚未回复老爷。”
“那先生又是如何说的?”
“先生只道是他前日里算了一卦,卜辞曰他姐弟二人在扬州难以久待,不久便会来京,总归是他二人学识不及先生他老人家万一,聘谁均无差别。其实我亦是作此之想。”
贾珠闻言干笑两声,撇撇嘴,心下只道是自家先生自恋成这样,真是无语了。然转念一想,或许聘谁对这姐弟俩均无差别,然对于贾府而言,若是摊上这贾雨村,有害无益,他却是需得防范。之后便问煦玉:“玉哥可知那二人都是何人?”
煦玉则道:“据老爷信中所言一个乃是珠儿你们本家之人,名贾化者,不知是否是你家同宗;另一个名邵子彝,是名秀才。”
贾珠闻言便知此番这贾雨村果真游历到扬州,定是因了手头拮据遂前来谋求馆职,随后便心生一计,说道:“总归先生玉哥均不定择何人坐馆,此番我有一计,可以一试,择良人以从师。”
一旁二人闻言忙问是何计,贾珠并未解释,先对钦思说道:“此番谭兄亦可去信与你那友人,弟方才闻谭兄之言,倒是颇为赏识兄之友人品性,有这等人为师,对于稚子倒也有益无害。”
钦思闻言首肯,道曰:“有馆职可求,我那友人何乐而不为?只不知鸿仪此番是欲以何计策择人?”
随后贾珠却不答反问:“只不知谭兄这友人才学如何?”
钦思则答:“我这友人姓杜名世铭,你若是拿他与珣玉相较,那定是不及的,可知能与珣玉一般才学的怕只有修国公府的侯子卿。不过若是与弟相较,却是好上许多,他若是下场,中举不在话下。”
贾珠听罢点头首肯:“平常人何必与玉哥相较,他那等人百年难出一个。我看此番天上文星都下了界,一个文曲一个文昌,由此人世间便一个玉哥一个侯子卿,都还未来得及脱胎转世呢~若是才学真如谭兄所言那般,我想应是无甚问题的。”随后便将自己心中所想道与他二人。
贾珠此番是欲聘请了这叫杜世铭的,总归只要寻个借口辞了那贾雨村,便如应麟所言,聘谁都不是问题。而既是欲聘请了这杜世铭,若是就此贸然地辞了另外二人,好歹他二人还是来信求职的,怕是难以服众,只恐他二人便也纠纠缠缠地不肯轻易地离去。遂不若出一考题,令他三人作答,道是三位皆是大才,然可惜了府中惟有一席,只得取了其中一位而舍其他。不敢贸然取舍,遂只得谨以一诗题在此,求诸位不吝珠玉,大笔一挥。诗成者,当即拜从;诗不成者,请求稍谅。
煦玉听罢,亦是正合心意,当即便道此番由他拟这诗题,随后便命店家撤去残席,又命执扇咏赋研墨润毫,随后便试拟了一题曰是“咏圣人之书”,三十韵,随后随手捡了三十个生僻字作韵。
拟成之后尚且洋洋自得地交与贾珠与钦思二人观看,道曰“这圣人之书他三人定是读了不少,可写之材很多”。他二人阅罢,钦思干笑数声,说道:“若是以此题考较他三位,三位怕都要退位让贤了。”
贾珠则道:“玉哥,你这考题一出,怕是除了你本人,无人可以作答吧。莫若此番依了我……”说着便从煦玉手中接过笔写道,“莫若就以‘仁智信义是吾师’为题写一首七律,每句限押‘仁、智、信、义’的韵好了。”
钦思见罢叫好:“这题目亦属平常并不烦难,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煦玉则道:“这题目未免太过简单,难以考较出水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