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知站在最前,对站在铺子里的壮硕汉子露出讥讽,喝道:“赵归,你私进铁料是重罪,跟我们去衙门走一趟吧。”
一旦进了衙门,要么死在里头,要么被发配边关做苦力,这辈子别想回来。
私进铁料的罪名比杀人更重,杀人不过是一命偿一命,但私进铁料着,不仅得偿命,还得将家产充公,实打实的家破人亡。
王同知原以为赵归会慌张求饶,却没想到对方不仅瞧不出半点慌乱,还朝他走过来。
王同知知道赵归凶名,以为他要动粗,下意识后退一步,喊道:“不许过来。”
赵归脚步顿住,从善如流地在离了王同知好几步远的位置,朝他行了礼,并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远远递过去:“官爷请过目,这是我的进铁料的批文。”
王同知闻言,心中冷哼。
心想这赵归比自己想的还要胆大,竟敢伪造官府批文!
他这次是死定了。
想到此,正要质问,没想到话未出口,何捕快先他一步将赵归手中的文书接过,打开后递到他面前,道:“大人,这文书肯定是伪造的!”
文书被怼到王同知面前,王同知随意扫了眼,下一刻眼睛顿时瞪大!
文书右下角的亮黄色印章,分明是皇商才能用的!
朝廷重商,所以本朝几家皇商,都被特批用这种亮黄色印章。
而赵归的文书上,明晃晃的黄色印记,分明是秦家的印记。
秦家便是专管铁矿的皇商,秦家主家在西南,但他们州府以及附近几个州府都是有秦家的分支的。
皇商便是为朝廷做事的,便是秦家分支,在某些方面,也比地方官员的权利还要大。
王同知傻了。
何捕快给一个捕快兄弟使眼色,那人悄悄退出去,然后跑去衙门找县令。
王同知迟疑了许久不知这事该如何处理,无论如何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转变。
但想到外甥被坑的几十两银子,近乎被坑光了家底,他姐天天来娘家哭诉,王同知觉着咽不下这口恶气,不甘心这般轻易放过赵归。
最后一咬牙,道:“你敢冒充皇商,罪加一等,来人!将赵归压进大牢!”
话音刚落,正在这时,一个轿子在一边停下。
一个干瘦的中年男子掀开帘子下来,王同知和众捕快连忙见礼。
这人便是息罗县的县令——罗正道。
罗正道已五十二岁,鬓角有些花白,满脸的褶子,瞧着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
罗县令到底是一方父母官,浑身上下透着威严端正的气势。
挥挥手让捕快们都散去,不等王同知说话,他直接越过心中忐忑的王同知,走到赵归面前:“赵归兄弟,听说你家打铁铺子开张,你打铁打得好,我想着往后便将家里的铁器交给你了,可否与我去来福酒楼坐坐,我们谈一谈生意的事?”
赵归哪能拒绝?
他虽话不多,人瞧着冷,却也不是个傻的,甚至比许多人都更懂人情和规矩。
当下便跟着罗县令去了来福酒楼。
来福酒楼在整个息罗县都是数一数二的奢侈地儿,罗县令早已让下人来点了一桌子好菜。
两人落座后,不等罗县令开口,赵归便先朝他敬了杯酒。
赵归是个利落的性子,当下不等罗县令打听,便将自己与秦家的关系说了。
等他两句话说完,罗县令问:“仅仅如此?”
赵归点头:“是,其余再无瓜葛。”
几年前,他从州府进铁料回来的路上正巧遇到山匪,救了本地秦家的一位妇人和小公子,人家给他了一件信物。
他这文书便是这次去州府,拿那信物换来的。
他救下的倒也不算是大人物,而是秦家分支一位老爷的私生子。
本朝有规定,非官身除非家中娘子十年不孕,否则不许纳妾,一切有钱人家,便会养外室,外室生了孩子,若是家里夫人不认,是不能领回家的。
所以这算不得大恩情,能换个特批的进铁料的文书,已算是不错。
得知实情后,罗县令颇为失望,他原想着能若是能借赵归与秦家的关系,与秦家走动一二,只要能搭上这层关系,便能想办法从县令的位子动一动,他坐在这个位置已经几十年了,苦于没有靠山,所以一直升迁不得。
不过虽然失望,却也有些欣赏赵归这般坦白。
尤其赵归不知何时,先一步将账结了,又让罗县令觉得他是个会做人的。
转头便叮嘱下面人,别再刁难赵归。
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这顿饭,更重要的是赵归与秦家有牵连,不管这牵连是深是浅,罗县令都得顾忌点,反正不过是一句吩咐的事,与他不会有什么妨碍。
这顿饭足足花了五两银子,周梨花知道后,只觉得心一抽一抽地疼,还忍不住嘀咕当官的都贪老百姓。
当然她胆子小,便是在自家说这种话,也刻意压低了声音说,生怕旁人听到,传到当官的耳朵里,给他们家穿小鞋。
但是事后想想,便只当破财免灾了。
只要赵归无事,别说五两,便是五十两跟赵归比,都算不得什么。
这件事情之后,赵家铁铺便算是彻底开起来了。
铁铺开的悄无生气,渐渐的赵家铁铺开张的消息也传开了,以往的老顾客便不再去西街铁铺,而是到赵家铁铺来打铁。
--
一旦进了衙门,要么死在里头,要么被发配边关做苦力,这辈子别想回来。
私进铁料的罪名比杀人更重,杀人不过是一命偿一命,但私进铁料着,不仅得偿命,还得将家产充公,实打实的家破人亡。
王同知原以为赵归会慌张求饶,却没想到对方不仅瞧不出半点慌乱,还朝他走过来。
王同知知道赵归凶名,以为他要动粗,下意识后退一步,喊道:“不许过来。”
赵归脚步顿住,从善如流地在离了王同知好几步远的位置,朝他行了礼,并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远远递过去:“官爷请过目,这是我的进铁料的批文。”
王同知闻言,心中冷哼。
心想这赵归比自己想的还要胆大,竟敢伪造官府批文!
他这次是死定了。
想到此,正要质问,没想到话未出口,何捕快先他一步将赵归手中的文书接过,打开后递到他面前,道:“大人,这文书肯定是伪造的!”
文书被怼到王同知面前,王同知随意扫了眼,下一刻眼睛顿时瞪大!
文书右下角的亮黄色印章,分明是皇商才能用的!
朝廷重商,所以本朝几家皇商,都被特批用这种亮黄色印章。
而赵归的文书上,明晃晃的黄色印记,分明是秦家的印记。
秦家便是专管铁矿的皇商,秦家主家在西南,但他们州府以及附近几个州府都是有秦家的分支的。
皇商便是为朝廷做事的,便是秦家分支,在某些方面,也比地方官员的权利还要大。
王同知傻了。
何捕快给一个捕快兄弟使眼色,那人悄悄退出去,然后跑去衙门找县令。
王同知迟疑了许久不知这事该如何处理,无论如何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转变。
但想到外甥被坑的几十两银子,近乎被坑光了家底,他姐天天来娘家哭诉,王同知觉着咽不下这口恶气,不甘心这般轻易放过赵归。
最后一咬牙,道:“你敢冒充皇商,罪加一等,来人!将赵归压进大牢!”
话音刚落,正在这时,一个轿子在一边停下。
一个干瘦的中年男子掀开帘子下来,王同知和众捕快连忙见礼。
这人便是息罗县的县令——罗正道。
罗正道已五十二岁,鬓角有些花白,满脸的褶子,瞧着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
罗县令到底是一方父母官,浑身上下透着威严端正的气势。
挥挥手让捕快们都散去,不等王同知说话,他直接越过心中忐忑的王同知,走到赵归面前:“赵归兄弟,听说你家打铁铺子开张,你打铁打得好,我想着往后便将家里的铁器交给你了,可否与我去来福酒楼坐坐,我们谈一谈生意的事?”
赵归哪能拒绝?
他虽话不多,人瞧着冷,却也不是个傻的,甚至比许多人都更懂人情和规矩。
当下便跟着罗县令去了来福酒楼。
来福酒楼在整个息罗县都是数一数二的奢侈地儿,罗县令早已让下人来点了一桌子好菜。
两人落座后,不等罗县令开口,赵归便先朝他敬了杯酒。
赵归是个利落的性子,当下不等罗县令打听,便将自己与秦家的关系说了。
等他两句话说完,罗县令问:“仅仅如此?”
赵归点头:“是,其余再无瓜葛。”
几年前,他从州府进铁料回来的路上正巧遇到山匪,救了本地秦家的一位妇人和小公子,人家给他了一件信物。
他这文书便是这次去州府,拿那信物换来的。
他救下的倒也不算是大人物,而是秦家分支一位老爷的私生子。
本朝有规定,非官身除非家中娘子十年不孕,否则不许纳妾,一切有钱人家,便会养外室,外室生了孩子,若是家里夫人不认,是不能领回家的。
所以这算不得大恩情,能换个特批的进铁料的文书,已算是不错。
得知实情后,罗县令颇为失望,他原想着能若是能借赵归与秦家的关系,与秦家走动一二,只要能搭上这层关系,便能想办法从县令的位子动一动,他坐在这个位置已经几十年了,苦于没有靠山,所以一直升迁不得。
不过虽然失望,却也有些欣赏赵归这般坦白。
尤其赵归不知何时,先一步将账结了,又让罗县令觉得他是个会做人的。
转头便叮嘱下面人,别再刁难赵归。
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这顿饭,更重要的是赵归与秦家有牵连,不管这牵连是深是浅,罗县令都得顾忌点,反正不过是一句吩咐的事,与他不会有什么妨碍。
这顿饭足足花了五两银子,周梨花知道后,只觉得心一抽一抽地疼,还忍不住嘀咕当官的都贪老百姓。
当然她胆子小,便是在自家说这种话,也刻意压低了声音说,生怕旁人听到,传到当官的耳朵里,给他们家穿小鞋。
但是事后想想,便只当破财免灾了。
只要赵归无事,别说五两,便是五十两跟赵归比,都算不得什么。
这件事情之后,赵家铁铺便算是彻底开起来了。
铁铺开的悄无生气,渐渐的赵家铁铺开张的消息也传开了,以往的老顾客便不再去西街铁铺,而是到赵家铁铺来打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