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峰年近弱冠,虽然比沈绵年纪小,但脸皮薄,哪里喊得出口,当即不说话了。
朱闻舟笑嘻嘻地跟在沈绵后面,一上午问东问西问个不停。
上午国史馆中人心浮躁,到处都在议论三年前的事情,黄侍郎乐得他们讨论此事,巴不得越闹越大,根本不管。
盛京城中也是一样的,几千条人命,绝对不是小事。
平常从护城河里捞出来一具尸体,盛京都能议论许久,何况几千条人命啊,再加上安王一派人的推动,简直是要闹翻天了。
御史台也分成了两派,已经吵了一上午。
昨日去参加宴会的张御史急得已经站起来了,高声道,“沈大人,蔡大人,您二位怎能对此事视而不见,那可是几千条人命啊,三年啊,三年不得昭雪,大人,您两位何时畏惧过权贵之人,如今竟然一言不发,岂能如此,沈大人,我可是奔着您,才来御史台的啊!”
沈秉看这年轻人着急上火的模样,和蔡御史对视一眼,看来御史台,这是后继有人了啊。
沈秉道,“先坐下,这件事情,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沈大人,我都快急死了!”
蔡御史上前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呀,得沉得住气,咱们直言进谏,最后是要让陛下和朝臣们信服的,不能信口开河。”
两人把这个着急上火的年轻人劝住了,这才开始商议对策。
江星列是最沉得住气的,今天有人来问这件事情,他一句话全部打发了,那就是“不要传谣言”,除此之外,半个字都没有多说。
任谁过来,都难从他嘴里撬出再多的话。
下午,沈绵闲来无事,坐在国史馆喝茶,听朱闻舟沈姐姐长沈姐姐短,说各种有趣的事情。
正说的热闹,朱闻舟看见几个内侍过来,示意沈绵去看。
内侍走到沈绵面前,客客气气地行礼,笑道,“江夫人,老奴是嘉妃娘娘宫里的,想来您也不记得了,您好些日子不进宫,娘娘很是想念您,请您进宫去说说话。”
沈绵早有准备,起身还礼,道,“哪儿能不记得您呐,李公公,我这也没什么好收拾的,现在就过去吗?”
李公公道,“江夫人请。”
第423章 大义灭亲
朱闻舟有些担心,毕竟昨天的事情,据说罪魁祸首就是薛家,嘉妃可是薛家的人,现在把沈绵喊进宫,能有什么好事。
“沈姐姐,您~”
“没事,世子来接我的时候,你们跟他说一声就行,我与嘉妃娘娘相识已久,只是有些日子没见,没事的。”?沈绵从容道。
王文峰拽住了朱闻舟,道,“江夫人放心,我会转告世子。”
沈绵点头,和李公公一起进宫去了。
进了宫门,李公公的话就多起来,“江夫人,我们娘娘因着盛京之中的流言蜚语,着急上火的,一整天都没吃饭了,您帮着好好劝劝她。”
沈绵心想,当年的事情,是嘉妃向皇帝求的情,个中内情,她肯定是最清楚的,现在闹得风风火火,她自然比谁都着急。
“公公放心,我一定劝说娘娘,左右有陛下护着,肯定没事儿的。”沈绵道。
李公公点头说是。
沈绵刚进嘉妃宫门,就见她着急忙慌地迎过来,道,“绵绵啊,你可算是来了,昨天到底是怎么回事,闹得这么大,宫里都传起来了。”
沈绵正要行礼,被嘉妃一把扶起来,“你先坐下再说。”
沈绵没喝茶,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嘉妃越听脸色越难看,最后喃喃说道,“果然,果然,我就知道,这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沈绵面露惊讶,“娘娘,只是流言,没有证据,或许是有人构陷,陛下还没有下旨调查,?您别着急。”
嘉妃何等聪敏,事已至此,她自然不会相信沈绵的劝慰。
人家的二哥哥可是差点死在他们薛家手上,要是现在嘉妃还故作不知,那就没意思了。
嘉妃正色道,“绵绵,你我相识多年,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件事情,确实是真的,只是我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只以为父兄是贪图一点银两,当年事发之后,我求了陛下,让他饶过父兄这一回,?你现在就跟我说,该怎么办吧。”
她擦擦眼泪,抓着沈绵的手,诚恳说道。
沈绵道,“娘娘,我还是那句话,陛下没有下旨,谁都不知道之后会怎么样,陛下上回没有追究,那这次大约也不会追究,您不必着急。”
嘉妃咬着嘴唇,她当然可以去求陛下,为薛家求情,可是之后呢,她和她的儿子,以后就要背负这许多条人命,她可以背负骂名,但是净玄不能啊。
净玄还这么小,要是他有一个祸国殃民?的母亲,以后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嘉妃下定决心,道,“当年是我糊涂,陛下一向英明,却已经为我?枉顾了大夏律法一回,这等事情,是绝没有第二回 了!“
沈绵握着她的手,道,“?娘娘既然已经有了决定,又何必来问我。”
嘉妃叹了口气,道,“到底是我的亲人,血脉相连哪。”
大义灭亲之事,她还做不出来。
“我知道娘娘的难处,只是事已至此,您得做出决断来。”沈绵提醒道。
嘉妃苦笑一声,“你说的是,我得有个决断。”
--
朱闻舟笑嘻嘻地跟在沈绵后面,一上午问东问西问个不停。
上午国史馆中人心浮躁,到处都在议论三年前的事情,黄侍郎乐得他们讨论此事,巴不得越闹越大,根本不管。
盛京城中也是一样的,几千条人命,绝对不是小事。
平常从护城河里捞出来一具尸体,盛京都能议论许久,何况几千条人命啊,再加上安王一派人的推动,简直是要闹翻天了。
御史台也分成了两派,已经吵了一上午。
昨日去参加宴会的张御史急得已经站起来了,高声道,“沈大人,蔡大人,您二位怎能对此事视而不见,那可是几千条人命啊,三年啊,三年不得昭雪,大人,您两位何时畏惧过权贵之人,如今竟然一言不发,岂能如此,沈大人,我可是奔着您,才来御史台的啊!”
沈秉看这年轻人着急上火的模样,和蔡御史对视一眼,看来御史台,这是后继有人了啊。
沈秉道,“先坐下,这件事情,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沈大人,我都快急死了!”
蔡御史上前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呀,得沉得住气,咱们直言进谏,最后是要让陛下和朝臣们信服的,不能信口开河。”
两人把这个着急上火的年轻人劝住了,这才开始商议对策。
江星列是最沉得住气的,今天有人来问这件事情,他一句话全部打发了,那就是“不要传谣言”,除此之外,半个字都没有多说。
任谁过来,都难从他嘴里撬出再多的话。
下午,沈绵闲来无事,坐在国史馆喝茶,听朱闻舟沈姐姐长沈姐姐短,说各种有趣的事情。
正说的热闹,朱闻舟看见几个内侍过来,示意沈绵去看。
内侍走到沈绵面前,客客气气地行礼,笑道,“江夫人,老奴是嘉妃娘娘宫里的,想来您也不记得了,您好些日子不进宫,娘娘很是想念您,请您进宫去说说话。”
沈绵早有准备,起身还礼,道,“哪儿能不记得您呐,李公公,我这也没什么好收拾的,现在就过去吗?”
李公公道,“江夫人请。”
第423章 大义灭亲
朱闻舟有些担心,毕竟昨天的事情,据说罪魁祸首就是薛家,嘉妃可是薛家的人,现在把沈绵喊进宫,能有什么好事。
“沈姐姐,您~”
“没事,世子来接我的时候,你们跟他说一声就行,我与嘉妃娘娘相识已久,只是有些日子没见,没事的。”?沈绵从容道。
王文峰拽住了朱闻舟,道,“江夫人放心,我会转告世子。”
沈绵点头,和李公公一起进宫去了。
进了宫门,李公公的话就多起来,“江夫人,我们娘娘因着盛京之中的流言蜚语,着急上火的,一整天都没吃饭了,您帮着好好劝劝她。”
沈绵心想,当年的事情,是嘉妃向皇帝求的情,个中内情,她肯定是最清楚的,现在闹得风风火火,她自然比谁都着急。
“公公放心,我一定劝说娘娘,左右有陛下护着,肯定没事儿的。”沈绵道。
李公公点头说是。
沈绵刚进嘉妃宫门,就见她着急忙慌地迎过来,道,“绵绵啊,你可算是来了,昨天到底是怎么回事,闹得这么大,宫里都传起来了。”
沈绵正要行礼,被嘉妃一把扶起来,“你先坐下再说。”
沈绵没喝茶,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嘉妃越听脸色越难看,最后喃喃说道,“果然,果然,我就知道,这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沈绵面露惊讶,“娘娘,只是流言,没有证据,或许是有人构陷,陛下还没有下旨调查,?您别着急。”
嘉妃何等聪敏,事已至此,她自然不会相信沈绵的劝慰。
人家的二哥哥可是差点死在他们薛家手上,要是现在嘉妃还故作不知,那就没意思了。
嘉妃正色道,“绵绵,你我相识多年,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件事情,确实是真的,只是我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只以为父兄是贪图一点银两,当年事发之后,我求了陛下,让他饶过父兄这一回,?你现在就跟我说,该怎么办吧。”
她擦擦眼泪,抓着沈绵的手,诚恳说道。
沈绵道,“娘娘,我还是那句话,陛下没有下旨,谁都不知道之后会怎么样,陛下上回没有追究,那这次大约也不会追究,您不必着急。”
嘉妃咬着嘴唇,她当然可以去求陛下,为薛家求情,可是之后呢,她和她的儿子,以后就要背负这许多条人命,她可以背负骂名,但是净玄不能啊。
净玄还这么小,要是他有一个祸国殃民?的母亲,以后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嘉妃下定决心,道,“当年是我糊涂,陛下一向英明,却已经为我?枉顾了大夏律法一回,这等事情,是绝没有第二回 了!“
沈绵握着她的手,道,“?娘娘既然已经有了决定,又何必来问我。”
嘉妃叹了口气,道,“到底是我的亲人,血脉相连哪。”
大义灭亲之事,她还做不出来。
“我知道娘娘的难处,只是事已至此,您得做出决断来。”沈绵提醒道。
嘉妃苦笑一声,“你说的是,我得有个决断。”
--